世衛組織《2008年世界衛生統計》表明,心臟病和中風這類慢性病致命性更大
2008年5月19日 | 日內瓦 -- 根據世衛組織今天新發表的報告,心臟病和中風等慢性病現在已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,全球疾病負擔正
在由傳染病向非傳染病轉移。 疾病的變化趨勢表明,今后20年一些主要傳染病—腹瀉、艾滋病毒、結核病、新生兒感染以及瘧疾—在
死亡原因上已不及以往那么重要。
《2008年世界衛生統計》基于世衛組織193個會員國提供的數據。就世界各國使用的一套73個衛生指標而言,這個年度報告最具權威
參考意義。這些是現有最佳數據 ,對描繪全球衛生狀況以及衛生如何發生變化至關重要。
“我們清楚看到一種趨勢,就是世界上越來越少的人死于傳染病,”世衛組織衛生統計和信息司司長Ties Boerma博士說,“我們往
往把發展中國家與傳染病相聯系 ,比如艾滋病毒/艾滋病、結核病和瘧疾等。其實在越來越多的國家,主要死亡原因是非傳染病,例
如心臟病和中風。”
這個統計報告詳細記載兒童和成人死亡率程度、發病率模式和疾病負擔、吸煙和酒精消費等危險因素的流行情況、衛生保健服務的使
用情況、現有衛生保健人員, 以及衛生保健籌資情況等等。報告還指出了在全球衛生方面存在的重要問題,包括:
a.孕產婦死亡率:在發達國家,每100
000活產中有9例死亡,而在發展中國家,該死亡率是450例,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是950例。
b.歐洲的預期壽命變化趨勢:東歐的預期壽命從1950年的平均64.2歲上升到2005年的67.8歲,只提高了約4歲。比較而言,歐洲其
他地區卻提高了9至15歲。
c.衛生保健費用:每年有1億人因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而致貧。
d.孕產婦、新生兒和兒童健康干預措施的覆蓋率:每10名婦女和兒童中有4人得不到基本預防和治療服務,以當前進展速度,需要
幾十年才能彌合這個差距。
《2008年世界衛生統計》由世衛組織技術規劃和區域辦事處與各國密切協商,并與研究人員和發展機構合作完成,屬于正式數據記錄
。世衛組織發表這些統計數據 ,在于突出持續面臨的衛生挑戰,并為改善全球衛生狀況的戰略提供一個證據基礎。